天门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答复
钟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开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关心。您对我市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出了操作性非常强的建议,对于我们做好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
一、我市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背景
2022年5月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规发〔2022〕17号)文件精神,我局按照国家通知精神,开展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申报工作,2022年9月份,我市被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市名单,农业农村部赋予我市2022-2025年整市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2023年4月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天门市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天办发电[2023]8号])文件,制定了2023-2025年分年度工作目标,标志着我市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工作正式启动。
二、示范区建设2023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示范区建设总体目标任务:到2025年,建成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产业链条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按照《天门市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今年以来,我局牵头开展了2023年度示范区创建工作,相关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
1.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情况。
2023年,粮食生产目标值为种植面积240万亩,产量80万吨以上。元至5月份,全市已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67万亩,其中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天门黄豆”落实种植面积39.2万亩,居全省县市第1;2023年,蔬菜生产目标值为种植面积43万亩,产量100万吨。元至5月份蔬菜种植面积14.8万亩,产量43.2万吨;2023年,家禽养殖目标值为出笼量900万羽,元至5月份家禽出栏量379万羽,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2023年,水产养殖目标值为水产品总产11万吨以上,元至5月份总产5.69万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形势良好。
2.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提升情况。
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达到152.56万亩,元至4月份,高标准农田累计完成141.45万亩(去除重复计算面积);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目标值为90.4%,元至5月份达到89.7%;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容积目标为19.3万立方米,截至5月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容积达到15.6万m3。冷藏仓储设施共达到345座。
3.农业产业化融合水平发展情况。
202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数量目标为140家,截至5月份,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3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省级产业化联合体创建数量目标为5家,截至5月份,达到6家;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数量目标为3家,截至5月份,达到2个(张港花椰菜、天门黄花菜),农产品区域公用形象品牌“壹品天门”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名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目标为1.6:1,目前为1.1:1;张港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乡镇名单,蒋湖农场天门大豆制品加工特色产业强镇入选农业农村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名单。
4.现代农业园区平台建设情况
2023年,农业现代化发展园区创建目标为达到3家,主要是打造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庄品健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三大园区。一是以蒋湖农场为核心,加快建设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以蔬菜、大豆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基地40万亩,福满源蔬菜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存储池380个,存储蔬菜3万吨,加工厂主体钢构正在安装;望家欢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调试运营,大数据中心和物流园正在进行主体钢构安装;蔬菜大棚工厂化智能育苗基地已开工建设。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于2023年2月份启动建设。目前土建工程动工建设,在小板镇规划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园区,计划形成30万吨高标准粮食储备仓容能力;深化庄品健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建设,以庄品健集团为龙头,整合现有粮食加工企业,建设庄品健优质粮食工程产业园。截至目前,已形成粮食年加工80万吨,粮食清整10000吨/日,低温循环式烘干4500吨/日,绿色储粮仓容30万吨的粮食产后服务能力。
5.农业绿色发展情况。
2023年,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目标值为98%,截至目前,达到97.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目标值为95%,截至目前,达到94.4%;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目标值为50%以上,截至目前,达到50.4%;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目标值为51.5%,截至目前,达到 51.33%,2月份,天门市入列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名单;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目标值为42%,截至2022年,达到41.5%;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目标值为达到99%以上,5月份达到99%。
6.农业数字化水平发展情况。
2023年,数字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创建数量为1家,目前,已形成陆泉茶叶种植信息化示范基地1家;“湖北领尚”农业大数据服务中心1家,提供农业生产数据服务面积12万亩。全市已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23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236个。
二、主要推进措施和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示范区创建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现代农业“设施化、融合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为主线,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功模式,为天门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农业基础支撑。
(一)聚焦农业设施提档升级,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化。
1.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局积极争取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改造,达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截至5月底,已完成田块整治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建设141.45万亩。
2.提高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项目,实现粮棉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向全面化发展;突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事综合服务水平。在全市粮油主产区示范推广机插秧、机直播、免耕施肥等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在大中型农机具上推广运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达1600余台,实现大面积、跨区域高精度联合作业。截至5月份,全市应用推广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播种机械、烘干机械、无人机252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89.7%。
3.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依托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福满源、望家欢、鑫天农业等为主体,在多宝、蒋湖、张港等地重点建设蔬菜、水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冷链配送体系建设,打造天西区域冷链物流中心,截至5月底,农产品果蔬类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累计完成312座。市商务局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项目,2023年计划新建农产品冷链仓储设施60座,截至5月底,已完成33座。
(二)聚焦壮大特色产业链条,推进现代农业融合化。
1.做强优质稻米产业链条。在石家河、佛子山、皂市等粮食主产乡镇实施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33.2万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10万亩,全市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基地99.65万亩,以庄品健集团为龙头,依托元淼农业、金璨米业等经营主体,发展虾稻米、鳅稻米、糍粑等深加工。配套发展粮食烘干仓储等产后环节,延伸拓展专用大米、功能性大米及米粉、米酒等休闲食品精深加工链条。
现有市级以上优质稻米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有效期内的“二品一标”水稻产品11个。庄品健集团获湖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项目奖补资金400万元。涌现了庄品健大米、天尚福虾稻米、元淼糍粑等优质品牌18个。“庄品健”入列“中国驰名商标”,庄品健米业入选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2022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石家河”大米入围“荆楚大地好粮油”区域公用品牌。“土城珍米”获得“荆楚好粮油”、“中国好粮油”、“湖北十大名米”称号。2023年3月份,“石家河”获评中国十佳粮油(食品)品牌。
2.做强绿色蔬菜产业链条。依托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蒋湖、张港、多宝等乡镇为核心区发展花菜、萝卜、甘蓝等蔬菜规模化种植,形成了多宝萝卜、张港花菜等为核心配套完善的天西精品蔬菜示范基地30万亩。截至2022年底,天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全市涌现万亩以上蔬菜乡镇10个、千亩以上蔬菜专业村50多个以及130余家5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菜农20余万户。2022年,蔬菜总产量123万吨,产值43.48亿元。我市成立了天门市蔬菜协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全产业链,拥有市级以上蔬菜加工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有效期内“二品一标”蔬菜产品达15个,其中地标产品3个(张港花椰菜、岳口芋环、天门黄花菜),张港花椰菜、天门黄花菜被认定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20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红日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始终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发展蔬菜订单种植基地为重点,以参与农户为依托,以市场营销为核心,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不断延长加粗蔬菜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条价值。已形成年加工转化蔬菜20多万吨,加工泡菜产量15万吨生产能力,打造全国酱菜加工标杆企业。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推进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建设项目。在天西蔬菜主产乡镇开展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改造升级项目,元至5月,累计已完成改造升级9.5万亩。
3.做强健康畜禽产业链条。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项目,重点以滨湖乡镇为主产区建设蛋鸭产业基地,年养殖蛋鸭200万羽;以小板、九真等5个乡镇为主产区建设良种蛋鸡产业基地,年养殖蛋鸡500万羽,家禽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50个左右。以全盛禽蛋、仟仟鹤源、三兴食品为龙头,发展蛋制品、酱鸡、酱鸭深加工。全市畜禽加工类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7家,其中禽蛋类企业8家,涌现了鸡佳乐禽蛋、仟仟鹤源皮蛋、天门酱鸡、酱鸭等品牌。截至5月底,仟仟鹤源、雄星食品、爱思乡等禽蛋加工厂加工皮蛋、咸蛋2260余万枚。天门三兴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酱鸡、酱鸭480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商超。
4.做强特色水产产业链条。加强沉湖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建设10万亩标准化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基地和1.8万亩沉湖名特优品种繁育基地。全市共有池塘养殖面积15.9万亩。以鑫天农业、湖北启勋、四海生态、楚天湖等经营主体为主,发展特色水产品深加工,提高活性多肽提取、鱼糜鱼罐头、鱼干休闲食品的加工能力。水产品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涌现了义河蚶、四海牛蛙、耀堂黄鳝、干驿泡蒸鳝鱼等品牌。截至5月份,全市小龙虾加工企业共购置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备56台套,新建小龙虾生产车间8253平方米。天门鑫天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小龙虾预制菜加工,“虾掌门”调味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欧美,2022年创汇1000万美元。
(三)聚焦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化。
发挥天门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形成三园鼎立布局,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1.建设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蒋湖农场3052亩核心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形成以蔬菜、大豆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基地40万亩,园区内重大项目福满源蔬菜食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厂房、冷库等3万平方米,产品储存池45000平方米,购置智能化生产12条,达产后年加工食品产能达20万吨,产值达10亿元。截至5月底,建成存储池380个,加工厂主体钢构正在安装,智能生产线投入试运行;投资15亿元的望家欢大数据中心和物流园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正在进行主体钢构安装;蔬菜大棚工厂化智能育苗基地正在建设,打造1万亩标准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2.建设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发挥天门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以小板镇为核心区,建设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园区分为仓储、物流两个板块。仓储板块形成高标准储备仓容30万吨能力;物流板块建设江汉平原优质原粮交易市场、成品粮油交易市场、饲料用粮交易市场;辐射带动优质大米加工产业集群和饲料用粮加工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计划投资11000万元,建设13万吨高标准粮食储备仓容,目前已完成储备仓库围墙建设。
3.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以庄品健集团为龙头,以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为内涵,聚集市内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企业,打造集“代清整-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于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功能完善的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2023年庄品健集团计划投资2700万元,建设全自动粮食包装生产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立体钢构仓房及粮食烘干项目,目前,已完成粮食烘干项目和电子商务中心建设,新增1080吨/日烘干能力。园区已形成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粮食清整10000吨/日,低温循环式烘干5000吨/日,绿色原粮仓容30万吨的粮食产后服务能力。
(四)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化。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全市各乡镇持续开展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减排项目建设,增厚农业绿色底色。
1.健全绿色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投入,持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完善“省级专家团队+县级技术指导团队+乡镇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提高科技推广入户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兴建集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应用于一体的院企合作平台,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水平。截至5月份,我局共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成员、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5批次,参训人员达 361人次。全市建成6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7个核心技术推广示范样板,培育科技示范户546名,发展省(市)级科技特派员300余名、构建了“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科技示范推广服务网络,加快了绿色高质高效农业技术的转化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
2022年以来,红日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开发蔬菜轮作新模式、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在多宝、拖市等地的蔬菜基地推广了“黄瓜+2季萝卜”、 “2季豆角+1季雪菜”等高产高效集约种植模式,每亩菜田年收益由2000元左右提升到了8000-10000元,收益增长3倍以上。拖市镇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研发推广马铃薯-大豆-娃娃菜一年三熟高效模式,每亩纯收入达4000余元,是传统种植的4-5倍。
2.全面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统筹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发展种养一体、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和秸秆沤肥发酵还田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推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模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扩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区域,减少农药使用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3年,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目标值为98%,截至5月份,达到97.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目标值为95%,截至5月份,达到94.4%;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目标值为50%以上,截至5月份,达到50.4%;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目标值为51.5%,截至5月份,达到 51.33%,2月份,天门市入列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名单;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目标值为42%,截至5月份,达到41.5%,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成果进一步巩固;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目标值为达到99%以上,5月份达到99%,进一步巩固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创建成果;大力发展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基地,截至目前,粮食、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示范场达到512家;全市现有有限期内“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1个,其中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个。
(五)聚焦大数据、物联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数字化。
1.探索建设数字农业试点示范点。依托“湖北领尚”农业大数据交易中心,初步建成全市农业大数据服务中心,主要农作物生产大数据服务覆盖面积12万亩,为95个合作社提供了农业生产管理大数据服务;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智慧农场、智慧果园、智慧稻田试点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全市现有佛子山陆泉智慧茶园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500亩。
2.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严格按照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完善市-镇-经营主体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平台,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各乡镇均已配置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3家经营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一码溯源。
3.创新“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大力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加强农村电商企业培育,创新产地直销、直播带货等电商新业态。建设乡镇、村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在中心乡镇建设电商物流基地,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小镇、特色村,形成“实体店+电商平台+大数据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整体提升全市农产品线上销售效益。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市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2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36个,打造3个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村,农产品深购远销线上销售水平大大提高。
(六)聚焦增强农民获得感,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增收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落脚点,要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六有”提升行动,鼓励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农业、基地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取得较好效果。据统计,2022年,全市参与新型经营主体订单农业生产的农户达5.4万户,经营主体带动增收效果明显。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99元,同比增长7.4%。2017-2022年,红日子公司依托多宝、拖市等地的蔬菜基地,网络农户发展生态蔬菜种植订单农业,大大提高了蔬菜产出效益。每亩农田年收益由2000元左右提升到了元,收益增长3倍以上,通过土地流转为农民增收960万元。吸纳务工农民300多人,每天打零工工资100-120元,每年每人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庄品健米业集团2022年发展优质稻订单面积达40万亩,带动农户4.3万户,每亩增收200元至300元。共带动农户增收近亿元;天门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立种薯繁育-薯片深加工-超市直供产业链条,网络300多户农户发展优质马铃薯订单种植4.5万亩,村民通过获得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务工报酬、马铃薯订单销售收益,每户每年收益达3万元左右。
三、下阶段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思路
下阶段,我市将着力围绕“落实一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做大两个集群(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品牌集群)、探索一条路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的示范区创建思路,高效推进示范区创建,着力落实以下五个方面工作措施:
1.突出节本增效,持续推进农业设施化。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农机农艺融合、灌区节水改造、统防统治等设施建设,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全覆盖。
2.突出产业集聚,持续推进农业园区化。加快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庄品健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等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集中、资源集聚、要素集成,高标准开展示范区创建。
3.突出延链强链,持续推进农业融合化。大力壮大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生产-加工-品牌培育”相互融合的全产业链条,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
4.突出“两减一增”,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化。围绕低碳减排,大力发展减肥减药高效农业,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华丰土农香”、“土城珍米”等绿色有机产品,不断扩大“壹品天门”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5.突出互联网+,持续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实施“湖北领尚”农业大数据中心升级工程,纵深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为现代农业发展赋能助力。
6.突出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依托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条增收。构建“经营主体+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农业、基地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方式多途径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成果。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天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